中国制造不如德国?德媒澄清5个有关中国的迷思
来源: 中华网新闻 更新时间: 2018-08-30 收藏
原标题:中国制造不如德国制造?德媒澄清有关中国的5个“迷思”
参考消息网8月30日报道德国《资本》月刊网站8月28日刊登题为《有关中国的5个迷思》一文。作者为德国梅迪亚特集团创始人兼执行总经理卡特娅·内特斯海姆。现将文章摘编如下:
1、中国人只会模仿?
文章称,中国公司长期以来声誉不好:模仿西方的成功产品、品牌和商业模式,稍加修改后在本国市场销售。这种现象以“山寨”这一中文概念而出名。但中国企业不仅仅接受功能模式,它们往往还对其升级改造。对原产品的这种解构和改进深深植根于中国的传统,这在古代杰作中已经能够找到。这是他们的创新方式。
模仿、改进或组合带来了一些新的和独有的东西,而不是简单的拷贝。事实上,中国在独立的国际专利申请数量方面正追赶上来。例如,2017年中国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量排名第二,只小幅落后于美国。它在这个创纪录之年超过了日本,把日本挤到了第三位。在排名前15位的国家中,中国是唯一实现两位数年增长率(13.4%)的国家——而且自2003年以来从未间断地都是两位数增长。
2、中国还远远没有达到我们的发展水平?
文章表示,涉及中国在长期内是否会成为值得重视的竞争对手这个问题时,有关中国的另一个迷思表达了西方国家的某种傲慢。例如,中国仍然经常被视为一个为了达到西方经济大国水平而必须补很多课的发展中国家。但现在的现实看起来完全是另一个样子。特别是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等城市正在推出越来越多的创新,并拥有让一个德国人只能羡慕的基础设施。“效率飞地”这个概念和“试点城市”这个务实概念也提供了就算不优于但也不弱于西方国家的创新潜力。“效率飞地”是指集合了某些专长的城市,“试点城市”则尝试政策和制度创新。

中华网新闻
中华网新闻,军事迷最爱的新闻资讯应用 小窗口,大视野 重点关注国内国际新闻事件、军事动态 新闻热点专题深度发掘事件真相 纯净无扰的内容界面让阅读更纯粹、舒畅
- 杜特尔特赴香港血拼?菲总统助理辟谣:他啥都没买
- 律师为"占中"头目黄之锋求情"他才18岁"法官延后判刑
- 司法部官员:司法机关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 田明:油田里成长起来的大国工匠(图)
- 悉尼飞往上海航班刚起飞引擎整流罩爆炸
- 新疆第三条出疆铁路开始铺轨是国家重点项目
- 2017年百强县出炉:苏鲁浙占半壁江山广东仅1县
- 武钢董事长邓崎琳受贿5539万一审获刑15年
- 多省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上海深圳天津超2000元(名单)
- 特价机票也能退改签!明起部分特价票放宽退改限制
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扫一扫添加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