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文化E(驿)站

木棉花五羊像登亚运门票

来源: 广东文化网      更新时间: 2010-08-19 收藏     

编者按:亚运吉祥物、广州五羊雕塑、木棉花等图案将跃然于广州亚运会门票上,绽放浓浓“岭南味”。昨日,广州亚组委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广州亚运会开闭幕式及比赛门票设计方案,并通报了刚刚截止预订的广州亚运会及亚残运会开闭幕式门票销售情况。

亚运各类门票票样正式公布 彰显“岭南味”

本报讯 (记者杨明 实习生黄敏瑜 通讯员亚组宣)亚运吉祥物、广州五羊雕塑、木棉花等图案将跃然于广州亚运会门票上,绽放浓浓“岭南味”。昨日,广州亚组委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广州亚运会开闭幕式及比赛门票设计方案,并通报了刚刚截止预订的广州亚运会及亚残运会开闭幕式门票销售情况。

广州亚运会门票设计突出“激情盛会 和谐亚洲”理念,体现亚运精神的同时彰显广州特色,将亚运元素与广州文化符号相结合。票面主体为亚运吉祥物、广州五羊雕塑、木棉花等图案,背景为广州亚运会核心图形,极具岭南文化气息。

广州亚组委票务中心主任袁越介绍,广州亚运会门票设计种类主要包括开幕式门票、闭幕式门票、纪念票-注册人员用票、纪念票-普通观众用票、热敏票等五大类。其中,前四类为纪念票,即预先制作的门票,公众在今年5月启动的第一阶段及刚刚结束的第二阶段门票销售中预订的门票均为纪念票;第五类热敏票是在接下来亚运门票实时销售阶段,通过热敏打印机打印、当即可取的门票。

每张门票背面珠光片不同

为了防止伪造门票、倒卖门票,广州亚运会门票采用了多重防伪技术,包括精细缩微文字、OVI变色油墨、双偏振液晶油墨、三色荧光等印刷防伪技术及DMC自动识别技术。其中,DMC技术是中钞公司的一项专利技术,于本届亚运会上首次运用于国际大型赛事的门票防伪中。

公众如何快捷识别门票真伪?负责制作亚运门票的石家庄中晟安全印刷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树岐讲解了“防伪三部曲”。一看票面的精美程度,亚运门票的制作材料都是先进的进口材料且不可在市场出售,制作精良;二看门票正面油墨光变效果,在不同角度看门票的防伪标志会呈现不同颜色;三看门票背面珠光片,珠光片均是随机分布,每张门票各不相同,并有光变效果。在条件允许下,还可以用紫外光灯照射门票背面,会看见清晰的亚运会徽。

亚运门票DMC技术防伪:

Dynamic Model Certification,动态模式验证技术,简称DMC技术,是指将一种特殊材料隐藏于纸中,形成特殊的防伪编码信号,这种编码信号与光学防伪信号动态匹配形成高效、安全、可靠的识别技术;该技术主要用于机读检测,并能与RFID、二代身份证等防伪要素良好对接,具有制作复杂、稳定性好、不可复制、使用便捷、安全高效等特点。

广州亚运会开幕式门票售罄

6800元最贵门票最好卖

本报讯 (记者杨明 实习生黄敏瑜 通讯员亚组宣)广州亚组委市场开发部18日向媒体公布,广州亚运会开幕式门票已全部售罄,中签比例约为1:3。

7月26日至8月15日期间,广州亚运会票务中心共接收亚运会开闭幕式门票预订约2万张,其中约16000张为亚运会开幕式门票,远超过5000张的可售量,将有11000预订者无法如愿以偿。

据悉,亚运会开、闭幕式门票各为5000张,价格区间为1600元至6800元;亚残运会开、闭幕式门票各为1万张,价格区间为50元至1000元。在亚运开闭幕式的16000张预订门票中,有超过1/3也就是6000多张是预订6800元门票的。而闭幕式的门票则还有1000张尚未被预订。

对于未售完的亚运会闭幕式和亚残运会开闭幕式门票,广州亚组委票务中心主任袁越表示,将于近期出台团购政策,接受团购。

据介绍,亚组委将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进行亚运会开幕式门票抽签。抽签结果将于9月公布。广州亚运会开闭幕式门票将在10月配送。

声明:本站(及相关应用)尊重一切知识产权,所提供网络资讯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络,向公众提供纯公益化信息服务,不作任何商业用途;任何网站、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站(及相关应用)收录内容侵犯您的信息网络传播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依法尽快切断相关内容。

广东文化网

  1. “熊版冰雪奇缘”将深圳首演
  2. 春社新年里乡村的头等大事
  3. 滨江长廊古城墙遭人涂鸦射灯受损严重
  4. “盛世收藏”免费文物鉴定
  5. 越秀12家文保单位拟划定建设控规
  6. 云浮从严部署做好春节期间疫情防控工作
  7. 马来西亚侨领访粤进行“禅宗文化之旅”
  8. 广州创设历史建筑预先保护制度
  9. “握手中国-雷米.艾融、林若熹巡回画展”在广东省博物馆开展
  10. 广东丹霞山邀网友参加“超级旅行家”

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扫一扫添加小程序

联系我们: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文明路213号 | 邮编:510000 | 电话:020-81162778 © 2015 广东省文化E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