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文化E(驿)站

旷世墨缘——张大千、晏济元作品展(中山站)

来源: 中山市博物馆      更新时间: 2016-12-23 收藏     

1

策展人:刘春潮  王建

指导单位:中共中山市委宣传部、中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张大千纪念馆、晏济元美术馆、广东中山美术馆

承办单位:中山市美术家协会

协办单位:惠州骏源房地产有限公司、惠州荣丰艺术品有限公司、嘉润集团、渝新欧丝路基金(北京)有限公司

展览时间:2016年12月25日---2017年1月7日

地点:中山美术馆

开幕式:2016年12月25日下午3:00

 3 (1)

张大千(1899年—1983年),中国著名画家,祖籍广东省番禺县,生于清朝四川省内江。原名张正权,又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后因为出家为僧,法号大千,所以世人也称其为“大千居士”。因其诗、书、画与溥心畬齐名,故又并称为“南张北溥”。1983年因病在台北去世,享年85岁。

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影响巨大,又最为传奇的国画大师,在绘画、书法、篆刻、诗词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实践和理论方面颇有建树。他才力、学养过人,于山水、人物、花卉、仕女、翎毛无所不擅,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开创泼墨与泼彩,发展了中国画新的艺术风格。由于其技法独到,创立了名闻的大风堂画派,俗称“大千画派”。

20年代,张善子、张大期主要以临古仿古居多,花费了一生大部的时间和心力,从清朝一直上溯到隋唐,逐一研究他们的作千在上海西门路西成里“大风堂”开堂收徒,传道授艺,共同创建了大千画派,所有弟子们皆被称为“大风堂门人”。大风堂画派的画风都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是一支生生不息、代代传承的中国画画派。

张大千的画风,在早、中年时品,从临摹到仿作,经历“师古”、“师自然”、“师心”的三阶段:40岁前“以古人为师”,40岁至60岁之间以自然为师,60岁后以心为师。早年遍临古代大师名迹,从石涛、八大山人到徐渭、郭淳以至宋元诸家乃至敦煌壁画,所画作品造型比较准确。60岁后在传统笔墨基础上,受西方现代绘画抽象表现主义的启发,独创泼彩画法。他的画风,先后曾经数度改变,晚年时历经探索,在57岁时自创泼彩画法,是在继承唐代王洽的泼墨画法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山水画笔墨技法。可贵之处,是技法的变化始终能保持中国画的传统特色,创造出一种半抽象墨彩交辉的意境。

张大千30岁以前的画风可谓“清新俊逸”,50岁进于“瑰丽雄奇”,60岁以后达“苍深渊穆”之境,80岁后气质淳化,笔简墨淡,其独创泼墨山水,奇伟瑰丽,与天地融合。增强了意境的感染力和画幅的整体效果。

在20世纪的中国画家中,张大千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其画意境清丽雅逸。徐悲鸿说过“张大千,五百年来第一人。”特别是在山水画方面具有特殊的贡献:也就是继承了唐宋元画家的传统,在近代像大千那样广泛吸收古人营养的画家是为数不多的,他师古人、师近人、师万物、师造化,才能达到“师心为的”的境界。他师古而不拟古,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他还想到了创新,最后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了泼墨,创造了泼彩艺术,最后成为了一代画宗。

1 (1)

墨荷 1963年 109×62cm 张大千

1 (2)

扇面 25×55cm 张大千

1 (3)

扇面 30×39cm 张大千

1 (4)

松源高士图 1945年 117×47cm 张大千

1 (5)

幽居图 1973年 90×59cm  张大千

3 (2)

晏济元(1901年—2011年),名平,素贞老人、老济、济公、江州散人、世纪老人,生于1901年,四川内江人,祖藉山东高密。中国美协会员,曾任重庆美协副主席、重庆国画院副院长等职。2011年2月10日因病在成都去世,享年110岁。

晏先生七岁从父习学诗文书画,而后潜心研习石涛、八大、唐、宋等各大家,颇得精髓学而渐成。1935年东渡日本就读于日本铁道讲习所、早稻田大学、东京大学。1938年回国后与张大千在北平中央公园“水榭”联合举办画展,后又多次与大千在成都、重庆等地联合办展。他曾与于右任、谢无量、何香凝、郭沫若、张大千、张善子、谢玉岑等交情深厚,并在当时画坛上享有较高的声誉。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受到了极不公正的待遇,1964年在北京因车祸受伤,在家病卧 8年,曾一度在画坛上销声匿迹。七十年代后,晏先生身体康复,遍游祖国名川大山,先后在北京、重庆、香港、上海、汕头、深圳、顺德、成都、东莞、广州、厦门等地举办个展,反响强烈。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大家》、《中华医药》、《欢聚一堂》、上海卫视、浙江卫视、广东卫视等均作了专题介绍。出版有《晏济元》、《晏济元精品选》、《晏济元民间藏品选》、《晏济元书画作品集》等画册。

晏先生是当今画坛最具全方位的高寿书画家,早年与张大千同承师脉,推崇石涛、八大近百年而不缀。他学古敌古,独辟蹊径,讲求书画同源,重视野外写生。他擅长山水、人物、花鸟、篆刻,书法亦精通诗词。他不仅具有深厚的传统功力,而且对工笔、重彩、写意、泼墨、白描等多种绘画技法无所不精,无所不能。他的书画秉承中国文人书画传统,以深厚的学养,坚实的功底,创新的精神,洒脱超然的画风独成一派。

晏济元先生从艺一生,继承传统,师法自然,他的画早期简练、古朴,中期工整、严谨,晚期苍劲、奔放,尤以晚期作品用笔变化无穷,出神入化,达到了随心所欲,高深莫测之境界。在晚年的创作中,工笔与写意相结合,更见骨气与潇洒,使画面结构不仅有其形,而且重其意,笔意墨色浑然一体,别开生面,大大丰富了画作的诗情画意,对传统做出了大胆创新,体现出大师的气魄与风采。

回溯历史,在那波澜壮阔的百年史诗岁月里,他曾渡过太多太多的世事风情;演绎过太多太多的生命故事;曾经历过太多太多的生死考验;体味过太多太多的情感抉择…… 7 岁染指书画,百岁勤于笔耕,对艺术孜孜以求,欲达最高境界。

早年与善子、大千跻身上海的晏济元,他的一生堪透万般世象,他的笔下阅尽万种风情,晏济元,一个世纪老人,能将人生进行到底,能将艺术进行到底,殊属难得。晏老是一位有突出贡献的画坛巨匠,艺术大家,更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书画大师,环顾书坛画界,高寿从容与晏老比肩者,不知还能有几人!

2 (5)

紫木拙鸟 1968年 67岁作 125×68cm 晏济元

2 (4)

竹鸡图1949年48岁作130×65cm

2 (3)

山水 1987年 86岁作 93×53cm 晏济元

2 (2)

高 峨 1985年 84岁作 175×92cm 晏济元

2 (1)

 芭蕉玉兰 1997年 98岁作 167×68cm 晏济元

声明:本站(及相关应用)尊重一切知识产权,所提供网络资讯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络,向公众提供纯公益化信息服务,不作任何商业用途;任何网站、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站(及相关应用)收录内容侵犯您的信息网络传播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依法尽快切断相关内容。

中山市博物馆

  1. 《“勿忘初心静待花开”——小榄丰华学校新校落成十周年师生剪纸作品展》在中山美术馆开展
  2. 【预告】《故园忆旧——剪纸作品展》将在香山商业文化博物馆展出
  3. 漫画馆举办朱松青教授“原道本理”造型学艺术沙龙活动
  4. 助力三创攻坚我们在行动|图书馆新来的这本“大书”好精彩!
  5. 中山推动全市文化旅游企业有序复工复业
  6. 【展览预告】福鼠迎春——石湾贺年生肖陶艺大赛巡回展将在中山市博物馆展出
  7. 【商业馆·活动】第三期《一展一课》校园行活动走进博物馆!
  8. “我是中山小主人”第五期走读活动走进南朗镇左步村
  9. 《丝路文明——“一带一路”沿线国之钱币文化》展览在香山商业文化博物馆展出
  10. “崇法杯”第八届动漫作品设计大赛颁奖典礼在中山漫画馆隆重举行

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扫一扫添加小程序

联系我们: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文明路213号 | 邮编:510000 | 电话:020-81162778 © 2015 广东省文化E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