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文化E(驿)站

古典舞剧《人生若只如初见》来佛山了

来源: 广东文化网      更新时间: 2019-03-24 收藏     

编者按:以清代第一词人纳兰性德的生平为创作背景的新时代中国古典舞剧——《人生若只如初见》登陆佛山大剧院。
3月23日、24日,以清代第一词人纳兰性德的生平为创作背景的新时代中国古典舞剧——《人生若只如初见》登陆佛山大剧院。

该舞剧由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宣传部出品,由中演院线全程助力,其2019年全国巡演以内蒙古包头大剧院为第一站,之后转场鄂尔多斯大剧院、山东省会大剧院、德州大剧院、广州大剧院等十余个大型剧院,持续两个月,为观众奉上一场唯美的北京古都文化视听盛宴。

不只儿女情长,亦有家国大爱

舞剧《人生若只如初见》撷取一直以来吸引了大量书迷、兰迷的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名篇,以经典诗词为点缀、以人物成长为脉络、以事态变迁为戏剧冲突,用直到如今也令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为名,通过《别有根芽》《天为谁春》《何处情深》《人在谁边》四个篇章,呈现了纳兰性德传奇的一生。

少年热血多苦难,儿女情长总是痴。该剧不但用诗意的舞蹈呈现了纳兰性德与其妻卢氏的伉俪情深,更锦上添花地展现了纳兰性德与曹寅、汉文人顾贞观之间的深厚友谊。

纳兰性德出身高贵,却一生为情而痴;本可自恃高才,却满心赤诚,虚心与汉文人共连襟。舞剧《人生若只如初见》将纳兰的人生观、爱情观、价值观和既重情重义又心系天下、并渴望为国家有所建树的多层面及“立体感”展现得淋漓尽致,正能量贯穿始终,叩响观众心中的共鸣。

国家大剧院首演,口耳相传打造舞剧精品


早在2019年1月初,于国家大剧院首演之时,舞剧《人生若只如初见》创作团队就表现出了在细节要求上的精益求精:服装设计师阳东霖对演出服的要求细致入微,不允许出现一个线头、一丝褶皱;道具组的工作人员在舞台侧面一遍遍规划道具上下场轨迹;清代戏里人物的辫子过长,造型设计师贾雷最终就想办法固定在背后,既保持头发的真实感,也解决了辫子会影响演员发挥的问题……

从小处铺排细节,从大处落笔有力。内容上做得饱满而不局限于情爱,执行时每一步都走得稳妥仔细。凭借多方精心创作,在国家大剧院以及海淀区诸多高校的演出后,舞剧《人生若只如初见》受到了观众的大量好评,获得圈内无数美誉。

金牌创作团队,超强幕后班底


舞剧《人生若只如初见》由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宣传部出品,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歌剧舞剧院、北京市海淀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委员会等单位共同支持,由海淀区委宣传部和北京舞蹈学院共同创作完成。

由享誉舞蹈界的舞蹈艺术家、北京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团长刘震在该剧担纲总导演;青年舞蹈家孙科、胡玉婷、姚亮、张珊珊分别主演纳兰性德及其妻卢氏。

舞剧还特邀著名朗诵表演艺术家陈铎独白纳兰词经典篇章,让观众在欣赏舞剧的同时,从视觉和听觉多方位感受纳兰词作的美好。

深挖北京特色文化,以舞讲述中国故事

舞剧《人生若只如初见》是海淀区着力挖掘地域特色文化以及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举措。

灯光、投影交相辉映,音乐、音响交相重叠,演员们脱下现代的服装,换上演出服,在舞台上翻挪跳跃,翩若惊鸿,举手投足,无不是在呈现“传统”与“现代”的深刻对话。

就在这样一次次浅吟低唱和高歌大舞的结合中,“诗词”与“舞蹈”碰撞相融,诗词之美和舞蹈之美合二为一。

在结束北京海淀区各高校及国家大剧院的演出之后,舞剧《人生若只如初见》于2019年3月正式启动了首轮全国巡演,并在十多个城市进行演出。这次演出不但能圆了无数纳兰迷一睹纳兰风采的心愿,更是能推动纳兰文化的熟知度,将民族文化及传统诗词的精髓深入到大众文化生活之中,并在影视剧IP大热的今天,实现舞剧精品IP的大力拓展。
声明:本站(及相关应用)尊重一切知识产权,所提供网络资讯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络,向公众提供纯公益化信息服务,不作任何商业用途;任何网站、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站(及相关应用)收录内容侵犯您的信息网络传播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依法尽快切断相关内容。

广东文化网

  1. “送欢乐、下基层”市文联音协文艺志愿者艺术团精品展演走进东城
  2. 茂名公开征集露天矿博物馆陈列展览实物
  3. 敦煌飞天舞、太极拳、粤剧齐聚荔湾中小学校趣味展
  4. 戏曲名剧名家展演带来10场经典作品
  5. 龙门“舞火狗”走进《珠江纪事》
  6. 新会陈皮炮制技艺有望入选国家非遗名录
  7. 梅县区文化馆暑期公益少儿培训班开课
  8. 2013中山文化消费节圆满闭幕
  9. 2020年端午节小长假潮州旅游情况综述
  10. “慈善义拍作品展”周日开幕

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扫一扫添加小程序

联系我们: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文明路213号 | 邮编:510000 | 电话:020-81162778 © 2015 广东省文化E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