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文化E(驿)站

【剑图国学课堂】第28期∣国学经典:《礼记》

来源: 梅州市剑英图书馆      更新时间: 2024-03-08 收藏     

中华民族

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生生不息,

一个重要奥秘就是: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

古老灿烂的中华文明,

源远流长、历久弥新,

而国学典籍,

正是中华文化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

能永远给予中华儿女精神滋养。

3_副本.jpg

第28期【剑图国学课堂】

带领大家走进国学经典《礼记》,

感悟传统典籍蕴含的深刻内涵和人生智慧!

1.png



初识《礼记》

中华民族历来是礼仪之邦,懂礼、习礼、守礼、重礼,礼之一字,贯穿千古。中国典籍浩如烟海,惟有一部可称作“彬彬有礼之君子的百科全书”,它就是《礼记》。《礼记》是四书五经中的“五经”之一,为西汉宣帝时戴圣所辑,又名《小戴礼记》,全书共二十卷四十九篇。此书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反映了儒家学派的政治、哲学、文化、教育、伦理、道理,是研究中国文化史的重要资料。自东汉郑玄做注后,礼记地位日升,至唐代时被尊为“经”,宋代以后位于“三礼”之首。

 

扫描下方二维码

一起走进《礼记》

2.png

 


经典永流传

——《礼记》精粹语句

 3.png

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摘自《礼记·杂记下》


释义:只拉紧弓弦而不放松弓弦,即使是文王和武王也做不到;只放松弓弦而不拉紧,却是文王和武王不会做的;有时拉紧弓弦有时放松,这才是文王、武王治理民众的办法。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摘自《礼记·礼运》

释义: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摘自《礼记·学记》

释义: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

 

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摘自《礼记·曲礼上》

释义:礼崇尚往来。施人恩惠却收不到回报,是不合礼的;别人施恩惠于已,却没有报答,也不合礼。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摘自《礼记·曲礼上》

释义: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人,不可只知其优点,而不知其缺点;对于自己所憎恶的人,不可只知其缺点,而不知其优点。

 

瑕不掩瑜,瑜不掩瑕

——摘自《礼记·聘义》

释义:既不因其优点而掩盖其缺点,也不因其缺点而掩盖其优点。



源自《礼记》的校训

校训是一个学校的座右铭。它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取向,是一个学校的教育目标。我国当代许多大学都从《礼记》的《大学》《中庸》两篇中借用一些名言警句作为校训。由此也可反映出《礼记》思想内容的当代价值。

4.png

● 厦门大学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 中山大学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 华南理工大学校训:博学慎思 明辨笃行

● 河南大学校训: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 河南师范大学校训:厚德博学,止于至善

● 华中科技大学校训:明德厚学,求是创新

● 南京工业大学校训:明德厚学,沉毅笃行

 

支持单位:上海川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阅读推荐】

☆《大学中庸译注》

5.png

馆藏地点:梅州市剑英图书馆二楼外借书库

索书号:B222.12/4

简介:《大学》《中庸》是《礼记》中的两篇,它们与《论语》《孟子》一起被称为“四书”。这本《大学中庸译注》是王文锦先生《礼记译解》的精选本,抛开了《礼记》中一些讲解具体礼制的章节,精选了一些阐述礼乐制度一般理论以及名儒言行等内容,旨在帮助更多读者扫除阅读障碍,了解《礼记》一书。

 

 

终审:李汉兴

初审:吴慧玲、钟鸿圣

编辑:叶舒婷

供稿:潘绮圆

声明:本站(及相关应用)尊重一切知识产权,所提供网络资讯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络,向公众提供纯公益化信息服务,不作任何商业用途;任何网站、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站(及相关应用)收录内容侵犯您的信息网络传播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依法尽快切断相关内容。

梅州市剑英图书馆

  1. 我为创文添活力,剑图在努力
  2. 图书馆总分馆试点建设巡回指导工作组到蕉岭指导工作
  3. 天天知多点|9月的最后一周某一天世界海事日
  4. 国家安全教育日丨视频 海报,带你了解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5. 【活动回顾】梅州“经典诵读传承文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一园青菜成了精》亲子读书会圆满结束!
  6. 天天知多点|10月17日国际消除贫困日
  7. 谜语竞猜,喜迎猴年
  8. “走进国学,重温经典”(6月25日)
  9. 《摄影常识和技巧》——客都文化公益讲堂第16讲圆满结束
  10. 天天知多点|3月8日国际劳动妇女节

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扫一扫添加小程序

联系我们: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文明路213号 | 邮编:510000 | 电话:020-81162778 © 2015 广东省文化E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