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文化E(驿)站

让文化成为英德最大的卖点

来源: 广东文化网      更新时间: 2015-11-12 收藏     

编者按:因为历史渊源不同、发展脉络各异,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每个地方的特色文化都是其自身独特的“地标”,值得地方好好珍视。

因为历史渊源不同、发展脉络各异,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每个地方的特色文化都是其自身独特的“地标”,值得地方好好珍视。

当前,英德的清晰定位是“全力打造广清一体化和清远加快融入珠三角的纵深腹地”;近日,英德市委书记汪耿东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在文化发展方面,将大力推进英德的客家文化、知青文化、华侨文化、英石文化、红茶文化与广州的岭南文化、都市文化交汇融合和特色发展,深入推进与广州市的文化交流合作,共同打造跨区域经营的品牌文化企业。

这无疑是具有预见、远见的展望,让人充满期待。在这一开放与融合的过程中,英德该以怎样的文化态势,与珠三角城市的文化进行交流合作?

英德是广东最大的县级行政区域,5671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2000多年的建置史,地方已经很大,文化不可谓不丰富。所以我们经常听到的是——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这本不错,但是,近年来的文化发展,与这个历史悠久的岭南千年古邑,差距显而易见。重视程度、保护力度、产业化程度,依然是目前英德文化发展的短板。

从政府层面来说,是理念跟不上。有些部门或负责人受功利心影响,认为文化投入周期长,而且没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往往不愿过多花费心力。文化事业本来就是打基础、着眼将来的公益事业,拿商业化的投入与产出比例的概念照套当然是张冠李戴。为了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建筑,我们还要不惜牺牲一些大的产业项目的落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是文化事业固有的核心理念。文化的发展与保护,本来就是“不计成本”的买卖,更是地方主政者责无旁贷的职责。

从民间层面来说,是缺乏保护的自觉。在农村迈向城镇化的进程中,物质方面的改善仍然被大多数人放在第一位,让自己有更多的收入,成为很多人的“硬道理”,要有更好的居所,舍弃旧的建筑或物件,也是摆脱困境的一种标志。在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的路上,我们也在不断地丢掉传统的民风民俗,脱胎换骨成为一个新的“城里人”。

文化的保护发展,说到底还是靠人,队伍成为保护文化的中坚力量甚至是决定性力量。如今,在“搞文化清苦、从事文化没出路”等观念影响下,年龄稍大的一些人换了方向,年轻的在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也不屑于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还在从事的,也少有坐得住冷板凳、守得住寂寞的文化人。专业的文化保护队伍正在萎缩,断层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自然,文化除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也是确保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眼下,由于缺少大投入、大规划,英德地方文化的产业化程度依然不高,叫得上号的、有规模的文化企业基本没有,与旅游资源的融合发展程度也不够。因此,如何在现有文化元素的基础上,引入专业的、有实力的开发团队,已经成为当下地方文化发展的烦恼,也是未来地方文化发展亟待突破的“瓶颈”。

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就是守护民族和国家过去的辉煌、今天的资源、未来的希望。同样的道理,保护好地方文化,就是保护好地方发展的“根”与“魂”。随着英德交通基础设施方面投入力度的加大,武广高铁、广乐高速公路等已开通运行,北江航道的改造升级已经启动,英德的交通路网正在持续提升和优化。可以肯定的是,英德文化“走出去”已经成为不可逆的趋势。

未来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经济发展的比拼,比到最后就是比观念、比文化。无论是农村城市化,还是城乡一体化,或者是广清一体化,地方文化的发展繁荣都是题中之义。

文化将成为英德最大的卖点。

声明:本站(及相关应用)尊重一切知识产权,所提供网络资讯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络,向公众提供纯公益化信息服务,不作任何商业用途;任何网站、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站(及相关应用)收录内容侵犯您的信息网络传播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依法尽快切断相关内容。

广东文化网

  1. 美女越秀公园秀旗袍(图)
  2. 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东莞创佳绩
  3. 央视鉴宝专家5月15日至16日来梅州“鉴宝”
  4. 潮州市坚持化“危”为“机”开启文旅产业破局求新之路
  5. 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召开中山市民宿管理工作推进会
  6. 福田区将创建十大文化功能区
  7. 15位艺术家获广东省首届文艺终身成就奖
  8. 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模具制造项目全国选拔赛开幕式在广州举行
  9. “我唱我歌”原创歌曲大赛第五届颁奖晚会举行
  10. 会展中心看雕刻大师献绝技

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扫一扫添加小程序

联系我们: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文明路213号 | 邮编:510000 | 电话:020-81162778 © 2015 广东省文化E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