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文化E(驿)站

清代“古钟”藏身大朗水口村

来源: 广东文化网      更新时间: 2013-08-25 收藏     

编者按:文物普查工作人员在大朗镇水口村发现了一口疑似源自清代的“古钟”。据古钟的铭文记载,这口古钟铸造于清代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

近日,文物普查工作人员在大朗镇水口村发现了一口疑似源自清代的“古钟”。据古钟的铭文记载,这口古钟铸造于清代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水口村民告诉记者,这口古钟流传已久,此前村民将古钟作为上课钟,敲打了60多年。大朗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将邀请市有关专家对古钟进行鉴定。水口村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村将建设村史馆,届时将为古钟安家,给子孙后代留作纪念。

古钟距今170多年

近日,大朗文广中心文物工作人员甘加林,在大朗水口村治安队的仓库,意外发现了一口疑似清代铸造的古钟。

这口古钟,除底部边缘略有破损外,钟体大体保存良好。据测量,古钟高60厘米,直径53厘米,底面周长168厘米,重约50公斤。

古钟历经风吹雨打,如今已是锈迹斑斑,但钟面所铸的铭文仍然清晰可辨。古钟的正面用繁体仿宋字体铸有“道光二十二年次壬寅秋吉日立”及“万全炉造”等字样。

此外,钟面的左侧铸有“风调雨顺”,右侧铸有“国泰民安”,钟面上还雕有巨龙、祥云图案,记载有24位“沐恩子弟”的名单。从名单看,黄姓居多,而水口村以张氏为主。至于铸钟缘由,原本供奉何处,铭文上没有明确记载。

当作校钟敲了60年

敲打古钟,钟声洪亮,余音缭绕,穿透力强。水口村村民张伯回忆道:“古钟一直在水口小学当校钟敲了60多年,直到1991年新的水口小学建成使用后才功成身退。”

据《大朗镇志》记载,水口小学原名培基小学,创办于民国18年(1929年),学校设于水口张氏祠堂里面,当时学生上下课敲的钟,就是这口古钟了。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张伯、六十年代的发哥和七十年代的阿明小时候上学都是听着这口钟的铃声上下课的。

水口村民发哥告诉记者,当时很多学校没有像样的校钟,有的用犁铧当钟敲,有的用盆子当钟敲,而水口小学有这口像模像样的钟,让学生们倍感自豪。“上学时没有少调皮,经常和同学们把这口钟当成玩意敲个不停。”发哥笑着说。

1991年,水口小学从张氏宗祠迁出,古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被存放在水口治安队堆放杂物的仓库里,直到被人发现,它已经在此静静等候了20多年了。

为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甘加林表示,近期大朗将古钟等相关文物一同上报市文物科,邀请市有关专家进行鉴定。水口村委会相关负责人亦表示,等村里建成村史馆后,会将古钟等文物妥善保管好,留给子孙后代作为纪念。

声明:本站(及相关应用)尊重一切知识产权,所提供网络资讯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络,向公众提供纯公益化信息服务,不作任何商业用途;任何网站、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站(及相关应用)收录内容侵犯您的信息网络传播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依法尽快切断相关内容。

广东文化网

  1. 湛江向社会各界诚征旅游特色商品创意设计
  2. 黄圃镇多项文体活动迎十八大
  3. 市民本月底可来二沙岛听免费交响乐
  4. 2018佛山音乐季将于6月16日奏响
  5. 第二届合唱节唱响红色大岭山
  6. 福田区将创建十大文化功能区
  7. 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冠军出炉
  8. “炫舞激情”深圳首场海选赛惊现“全智贤”
  9. 2018东莞雕塑装置艺术节对市民开放
  10. 央视《乡村大世界》海选走进龙门

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扫一扫添加小程序

联系我们: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文明路213号 | 邮编:510000 | 电话:020-81162778 © 2015 广东省文化E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