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文化E(驿)站

东莞铸文明城市之魂

来源: 广东文化网      更新时间: 2012-12-28 收藏     

编者按:在东莞,“全国文明城市”不再仅仅是一个荣誉称号,它落实为一套具备现实价值的服务体系,将是“建设幸福东莞”的重要基石;它也将化作市民心头的“文明之花”,迎风招展、开遍莞邑。

东莞印象微摄影大赛二等奖作品《幸福东莞》。盘秋红 摄

今年以来,东莞频繁涌现各种见义勇为好人好事,“潜水哥”李顺深夜两次潜入河涌营救落水车辆被困车主、“黄衣哥”杨益华爬梯勇救女童、“指挥哥”张常和临危疏散群众、年近半百的朱桂权跳入东江连救三人……可以说,文明已经成为这个城市的首善能量,成为点亮城市心灵的一盏明灯。

东莞见义勇为呈“井喷”之势,表明东莞正成功构建崇德向善、弘扬正气的社会环境,进一步擦亮了“全国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近年来,东莞开展“道德讲堂”、重点领域道德问题整治、好人建设、志愿服务、“我们的节日”、“新东莞·新阅读”全民掌上阅读活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工作,为浓厚城市文化积淀、塑造高水平崛起的精神支柱夯实了基础。

以德立人,以文化人。

公民道德素质建设,重在群众参与,贵在持之以恒。东莞以教育和整治相结合推进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以传播和实践相结合提升公民道德素质、以传承和创新相结合提升市民文化素养,一系列的做法经验既有创新,又兼实效。

在东莞,“全国文明城市”不再仅仅是一个荣誉称号,它落实为一套具备现实价值的服务体系,将是“建设幸福东莞”的重要基石;它也将化作市民心头的“文明之花”,迎风招展、开遍莞邑。

示范+激励

让善行义举层出不穷

个体文明,体现在一言一行、一点一滴;而城市文明,却是涓流入海、真情永续。东莞善行义举层出不穷的背后,是东莞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持续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培育文明风尚的不懈努力。

东莞,从政治关爱、物质奖励、道德教育、舆论推动等各个方面下工夫,坚持人本为先、多措并举,从多方面鼓励市民多做好事、勇做好事。渐渐地,将道德要求内化为市民价值观念、转化为自觉行动,引导市民崇德向善、反躬自省、修身自律、习而成风。

从抓典型示范引领入手,东莞走出了一条“海纳百川、厚德务实”城市精神的践行之路。确立每月评选公布“东莞好人”、每两年举办一届“东莞市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的长效机制,连续举办了三届“东莞市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评选表彰了380多名道德模范和“东莞好人”,绝大部分镇(街)确立了常态化的先进评选表彰机制;东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每年年底进行“见义勇为好市民”评选表彰,入选者在就业、子女择校、入户东莞等方面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据统计,东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2012年合计发放奖励抚慰金超过158万元,五年来合计发放约3350万元;见义勇为人员所属的镇(街)、社区(村)等也参照相关标准发放奖励抚慰金。

与此同时,东莞市出台了《东莞市帮扶生活困难道德模范实施办法(暂行)》,建立健全帮扶生活困难见义勇为人员的长效机制,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方面的困难。

善行义举弥足珍贵,文明彰显人间大爱。正如东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潘新潮指出,“整个社会正在形成一种浓厚的崇德向善、弘扬正气、抵制歪风的氛围。这说明持续加强精神文明创建就一定能结出文明硕果。”

传播+实践

夯实城市道德根基

良心需要培育,美德在于养成。人无德不立,业有德方兴。

开办“道德讲堂”是东莞市文明委今年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举办“道德讲堂”,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发动广大群众开展教育和自我教育,实现自我提升。

“我们推动道德讲堂活动,主要是围绕中央文明办的指引,从抓好人的基本道德素养入手,开展孝道、诚信、仁善和理想信念等教育。”据东莞市文明办介绍,截至目前,东莞已经建设了1000多个“道德讲堂”,讲堂广泛分布在机关、社区、企业和学校,已经成为广大干部群众对模范事迹和道德规范的传播平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学堂、思想观念的交流平台和激发干事创业热情的思想泵站。据估算,目前已有近20万人参加了“道德讲堂”活动,接受心灵洗礼。

此外,东莞还大力主张道德实践,广泛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努力推动学雷锋活动和志愿服务常态化。目前东莞组建了36个志愿服务中心、2500多支服务队(站),初步构建起三级志愿服务组织网络,参加志愿服务的总人数超过60万。“社工+志愿者”的服务模式,让公益社会组织助力志愿服务工作,文明力量迅速壮大、星火燎原。接下来,东莞还将进一步推动志愿服务从抓数量向抓质量转变,在活动策划和载体设计方面多下功夫,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和企业志愿服务,使志愿服务更加贴近百姓生活、发挥实效。

传承+创新

打造幸福文化生活

当然,一座城市的内在文明,除了高尚的道德生活,还少不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热闹欢快的各类节庆,润物无声的全民阅读活动,在一动一静之间,东莞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找寻幸福、感受幸福。

贯穿全年的“我们的节日”系列文化活动,是一幅集东莞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地方民俗风情于一体的全景式画卷,也是集中展示东莞开放包容、活力魅力城市特质的平台。2012年,全市各地依托七大传统节日共举办各类文体和纪念活动超过200场。除传统节日外,举办特色节日活动近20个,大部分镇(街)还结合本地民俗和产业特色推出特色节庆,还有具商贸和产业特色的啤酒节、毛织风情节、时装节等,不胜枚举。活动参与总人次超过1000万,甚至吸引了珠三角其他城市市民到东莞来“过节”。

“东莞的节庆活动,具有特色节庆多、活动频度密、参与覆盖广、综合效益好、媒体关注度高等特点。可以说是‘一镇一品’,平均下来1个月就有好几场节庆活动。”东莞市文明办介绍,活动为各类群众文化队伍提供了广阔的参与和展示平台,实现了群众与节庆的“零距离”。随着系列活动不断深入和创新,它俨然已是东莞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重要名片。

2012年,东莞第八届读书节一如往常地热闹。今年读书节围绕“阅读·和谐·发展”这一主题,共计举办各类读书活动465项,参与群众达360余万人次。今年东莞市文明委还推出了“新东莞·新阅读”全民掌上阅读活动。发挥手机阅读便捷、随身、经济、海量储存的优势,采用市民读书、政府补贴的办法,向广大市民包括近千万非莞籍市民,提供免费或优惠的数字阅读图书包,读者用户只需每月花费1元钱就能自由选择阅读1000本电子图书。

以“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和全民阅读活动为平台,东莞大力推动节庆活动与现代生活方式相适应、与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相结合、与现代公民文化需求相吻合,向广大市民尤其是广大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了一场又一场免费的文化盛宴,在“好看好玩”中对群众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和教育,不仅受到群众喜爱,也深受基层领导干部支持。

声明:本站(及相关应用)尊重一切知识产权,所提供网络资讯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络,向公众提供纯公益化信息服务,不作任何商业用途;任何网站、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站(及相关应用)收录内容侵犯您的信息网络传播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依法尽快切断相关内容。

广东文化网

  1. 文明融进粤剧村民点赞爱看
  2. 广东省首次表彰“中青年德艺双馨作家、艺术家”
  3. 第七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大赛中堂举行
  4. 河源市召开2020年全市文广旅体局局长座谈会
  5. 粤剧大师罗品超纪念碑揭幕
  6. “京剧名家汇演”昨晚火爆鹏城大放异彩
  7. 河源首次发现鸟脚类恐龙化石
  8. 传承雷剧年龄再高也收徒
  9. 《中山影杰》央视热播
  10. “世界肾脏日”义诊免费测血压

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扫一扫添加小程序

联系我们: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文明路213号 | 邮编:510000 | 电话:020-81162778 © 2015 广东省文化E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