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文化E(驿)站

“古代音乐活化石”奏出新乐章

来源: 广东文化网      更新时间: 2012-05-18 收藏     

编者按: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的广东汉乐,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大埔广东汉乐奏出了新的乐章。

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的广东汉乐,是广东三大乐种之一,传入广东大埔县至少有700多年历史。2006年,大埔广东汉乐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2008年,大埔县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广东汉乐之乡”。如今,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大埔广东汉乐奏出了新的乐章。

广东汉乐这股新的活力,源自“转身”的尝试和努力。

尽管广东汉乐在大埔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此前一段时期却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境况,“大约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喜欢汉乐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罗启煊说,这一现象引起大埔广东汉乐研究会众多专家的关注,专家们都在思考如何才能让更多年轻人了解汉乐,喜欢汉乐,甚至加入汉乐队伍。

2004年开始,广东汉乐研究会决定在每年暑假免费举办青少年汉乐培训班,“我们到各大校园宣传,聘请专业的汉乐老艺术家担任教师,教学方式生动活泼,教学效果显著。”至目前,汉乐暑期培训班已培养了近500位青少年,汉乐在当地青少年中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2010年,广东汉乐研究会又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在全县的年轻女子中挑选一批人组成女子汉乐团,“成员主要是18岁至40岁的中青年女音乐教师。”罗启煊说,新成立的女子汉乐团尝试在表演形式上创新,“如在汉乐的表演中增加舞蹈,给部分汉乐填词,使单纯的汉乐曲变成可以演唱的汉乐。”

但这些创新遇到了巨大的阻力。“一些老汉乐家极力反对,他们认为,加入了舞蹈元素、添了唱词就不再是原汁原味的汉乐。”但罗启煊和他的团友们顶着压力坚持创新,“我认为,我们所作的这些改变,只是改变汉乐表演形式,并没有改变汉乐本质。”

2011年9月,大埔女子汉乐团正式在大埔举行首场演出。为检验创新是否可行,演出邀请了中央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等音乐学院的曲艺名家、教授前来观赏。让人兴奋的是,演出十分成功,崭新的表演形式也得到专家的认可。“连那些曾经极力反对我们的汉乐老艺术家都竖起了大拇指。”罗启煊说。

随后,大埔女子汉乐团名声大噪。短短几个月,演出接连不断。这让大埔汉乐艺人看到了一条新的出路。罗启煊说,“现在我们对汉乐的发展前景更有信心了。”

声明:本站(及相关应用)尊重一切知识产权,所提供网络资讯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络,向公众提供纯公益化信息服务,不作任何商业用途;任何网站、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站(及相关应用)收录内容侵犯您的信息网络传播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依法尽快切断相关内容。

广东文化网

  1. 郁南磨刀山旧石器遗址荣膺榜首
  2. 广东南雄偏僻山村发现野生古银杏群
  3. 惠州博罗县启动“青少年法制教育进校园”
  4. 恩平市开展文化市场“创文”专项整治行动
  5. 时代排挤中国古村落很难延续下去
  6. 汕头百场潮剧今年将走进校园
  7. 增城区评选首批历史文化名人
  8. “重逢——杨对荣艺术摄影展”在省立中山图书馆展出
  9. 逛“漫博会”,很奇妙!
  10. 珠海市斗门区开展2018年暑期文化市场

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扫一扫添加小程序

联系我们: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文明路213号 | 邮编:510000 | 电话:020-81162778 © 2015 广东省文化E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