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文化E(驿)站

黎氏宗祠11月举行落成庆典

来源: 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更新时间: 2017-05-24 收藏     

  坐落于桂城夏西罗芳村内的黎氏祠堂,历经五百多年的时代变迁,变得残破荒废。为了挖掘文化遗产,在黎氏子孙和热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黎氏祠堂在原有残存的基础上进行重修,于2015年年底顺利完成修建,并将于今年11月8日举行重光落成庆典。

  八百年前黎氏南迁

  夏教有三黎,分别为夏北洲表村、夏南环溪村以及夏西罗芳村。罗芳村是夏西五个村小组的其中之一,村内姓氏主要以黎氏为主。在黎氏宗祠门外有一座屏风,其中便刻着“同根同源”,寓意黎氏宗族的历史同源。

  原来早在北宋末年,因避天灾人祸战乱,中原各姓氏大量南迁至南雄珠玑巷。为寻找新的生活栖息地,他们又从珠玑巷继续南迁,散落到珠三角等地区。八百年前,在南雄珠玑巷的黎氏大太公迁徙至夏西罗芳村。当时这里十分荒芜,黎氏先祖便搭建竹棚,以打渔为生,就此繁衍生息。直到第五世云谷公、第六世荔庄公时,黎氏家族兴旺、子孙繁茂,成为了黎氏小有的辉煌时期。

  黎氏宗祠一度荒废

  据《夏西地方史略》记载,夏西村历史上曾有20多座宗祠,但后来被毁坏殆尽。“当时黎氏宗祠被拆除的有十余间,最大的一间都没能保留下来。”提起宗祠的历史,今年72岁的黎铭洲惋惜道。

  夏西罗芳村内的黎氏祠堂,因被选作生产队地址而得以保留。洲叔回忆说,这间黎氏祠堂已有500多年历史,曾充当过生产队的办公处、仓库、牛棚等。改革开放后,这座宗祠渐渐荒废,无人打理。直到几年前,罗芳村内发现了黎氏宗祠这一宗族文化遗产,这才决定进行重修。

  2013年9月,黎氏宗亲发动筹建捐款,超过一千人参与了筹款。除了族人踊跃捐款外,还有不少热心人士为祠堂的重修出钱出力,最终筹得资金约164万。当年11月,黎氏开始对祠堂进行拆建翻新。

  重建宗祠欢迎族人寻根

  黎氏宗祠在原有残存的基础上进行重修,仿照原有的明清建筑风格,并参照始祖曾经居住的南雄珠玑巷所修建。作为黎氏宗族女婿的唐永昌在得知祠堂修建的消息后,主动提出要免费为祠堂绘制壁画。“从去年农历6月份开始,我在宗祠里画了三个多月,直到国庆后才画完所有壁画。”67岁昌叔回忆道,他画壁画的三个月,正是天气最为炎热的时候,每天都要爬上高高的梯子,在祠堂屋顶下的墙面绘画。三个月后,他终于完成了宗祠内三十多幅壁画。后来,黎氏宗亲想把绘画的工钱还给他,却被他婉言谢绝了。“画画本身就是我的爱好,帮一下乡亲又何妨呢?”

  在黎氏宗亲和热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黎氏祠堂于去年年底顺利完成修建,并将于今年11月8日举行重光落成庆典。由于时代的变迁,黎氏人已散布在世界的不同地区。“凡是黎氏人,罗芳黎氏宗祠都欢迎你回来寻根,认祖归宗!”洲叔兴奋地说。

声明:本站(及相关应用)尊重一切知识产权,所提供网络资讯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络,向公众提供纯公益化信息服务,不作任何商业用途;任何网站、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站(及相关应用)收录内容侵犯您的信息网络传播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依法尽快切断相关内容。

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1. 文明旅游——你的笑容也是风景
  2. 2017“筑梦佛山”文化艺术公益夏令营阅读分营开营
  3. “光影漫步——黄文威摄影作品”展出
  4. 梁玉嵘:传承星腔祖师衣钵致力创新粤曲艺术
  5. “博物馆启迪城市未来”2019佛山博物馆文化周开幕
  6. 佛山古村落受游客追捧
  7. 丹灶太极爱好者省武术赛上获9金
  8. 佛山市文广新局机关第四党支部组织党员集中学习《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
  9. “佛山韵律·和风鸣畅”2017佛山戏曲季
  10. 顺德和园下月起逐步开放

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扫一扫添加小程序

联系我们: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文明路213号 | 邮编:510000 | 电话:020-81162778 © 2015 广东省文化E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