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文化E(驿)站

《韶阳楼记》为韶阳楼“点睛”

来源: 韶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更新时间: 2017-05-25 收藏     

记者日前从市博物馆了解到,受市文广新局委托,岭南著名诗人、学者雍平为我市地标性建筑韶阳楼撰写的《韶阳楼记》已经 出炉。该记旨在传承历史文化,让后人心系家国天下。
市文广新局党组成员梁韶春告诉记者,作为全市最高点,韶阳楼于 2009年10月正式落成后,就一直深受市民和游客的青睐。站在韶阳楼上,可以俯瞰主城区全貌,是节假日登高望远必选之地。其对韶关的重要性,不亚于岳阳之岳阳楼。
基于此,为了进一步激发游览者的家国情怀,也为给后人留下一笔精神财富,市文广新局委托雍平为韶阳楼作记,让人们凭栏 楼上时,能发思古之幽情,观今朝之昌盛,畅未来之美景。
“我们希望这篇记能让大家了解韶阳楼,更了解韶州历史人文风 情。”市博物馆副馆长何露说,这就是作记的初衷。
为了不辱使命,雍平先后五次登上韶阳楼,并查阅大量韶关 本土学者、大师所著的关于韶关地理、人文、历史等内容的书籍,同时,走进丹霞山、九龄园、客家村落、古道等韶关特色景点深入采风,对韶关有了立体的认识。
雍平告诉记者:“我走过岭南很多城市,韶关最能激发我对历史的向往,调动文学创作欲望和灵感,因为这片土地上有着最深 厚的文化底蕴。”正是这样的共鸣,让雍平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完成了约500余字的《韶阳楼记》。
在市博物馆,记者看到了这 篇新出炉的《韶阳楼记》,文章不长,但既概括了韶阳楼的前世今生,又振臂而呼发人深省;赋比兴的运用让文章节奏感十足,且富有深度和厚度。
梁韶春说,《韶阳楼记》 经市文广新局多方面征求意见,并召开了古汉语、音韵、训训诂诂、古诗词及文艺批评专业方向的专家论证会进行论证,现已基本定稿。不过,为了集思广益,市文广新局仍然欢
迎广大市民继续对《韶阳楼记》提出意见和建议。接下来,市文广新局将把这篇记镌刻在韶阳楼前的石墙上,以供市民诵读,希望这篇朗朗上口的《韶阳楼记》能激发大家对 韶关的热爱,为韶关的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附:韶阳楼记
天下之楼观,以雄胜标屹于名区者,惟斯冠绝南粤。自唐迄元,历经兴废,流咏远矣。共和国六十年秋,政洽时风,人文蔚起,弘开韶州气象。乃重光胜迹 ,立斯楼于莲花峰,规模越故,耸构瑰丽,昂出层霄。又七年重阳,为增饰台阁,邀予登望作记。
予凭高揽胜,望江湘唇齿之雄郡,虞舜教化之奥区。第见芙蓉钟秀,三江迤 逦,六岸纷华。楼连苍阜,帆映白沙;虹飞接轸,电迈奔车。林籁清爽,塔影横斜;崇冈浮霭,远岳流霞。此极一瞬之观,穷千秋之想也。烟云过乎于眼,人物萦乎于怀,能无慨 会?
追美何凭?闻韶而歌《南风》,斯可尽美尽善而观止也。朋俦兴会,流连光景,每得游观之乐。故无悲秋之感,但有怀古之情。舒抱于骋目之区,游足于印心之域。草木 有情,犹可寄托。遗风度于曲江,鸣高响于松堂。江山无恙,何妨追寻。予尝怀前贤于古道,踏烈迹于雄关。望横浦之烟氛,思武溪之风采。噫!楼船车马,过尽南征北伐。山川 楼阁,尚余唐风宋韵。
嗟夫三风流远,万象维新。起昭时之人物,留旷世之文章。非德无以建功,非仁无以至圣,有志于斯乎?振清声而踔厉,养浩气于行藏。或曰:进则抱 兴国之忧劳,退则忘存身之得失。二者之为,岂非然哉!未来何若?韶哉。
(转载自《韶关日报》2016年12月17日B4版)


(鸟瞰韶阳楼(航拍)。韶关日报记者童铜韶、杨纯、张伟摄)


(▲著名诗人雍平。吴蓉摄)

声明:本站(及相关应用)尊重一切知识产权,所提供网络资讯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络,向公众提供纯公益化信息服务,不作任何商业用途;任何网站、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站(及相关应用)收录内容侵犯您的信息网络传播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依法尽快切断相关内容。

韶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1. 我局积极开展能源紧缺体验日活动
  2. 韶阳楼落成开放
  3. 省督查组到我市检查文化馆(站)评估定级工作
  4. 落实帮扶项目,推进共建共享——东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杨晓棠率队来韶考察
  5. 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观澜书院修缮工程稳步推进
  6. 我市召开市区门户空间文化景观提升工作专家咨询会
  7. 省“三百工程”讲座到曲江开讲学习贯彻十九大党章新时代内涵
  8. 《韶关文化信息》2009年第二期
  9. 我市举办首届“韶关市首届农民工及青少年街舞大赛”
  10. 韶关市召开市区网吧创文迎检“百日整治”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

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扫一扫添加小程序

联系我们: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文明路213号 | 邮编:510000 | 电话:020-81162778 © 2015 广东省文化E站 All Rights Reserved.